天津2011三本分数线

天津2011三本分数线

 

天津2011三本分数线参考:

2010天津三本分数线:文史类390分,理工类355分

2011天津高考三本分数线:文科录取线365分 理科录取线302分

    今年本市普通高校招生本科三批录取工作按照A1阶段、A2阶段和B阶段陆续展开,今年共有210所招生院校计划在津招生9832人。依据本科三批招生计划数和报考考生分数,市高招办确定了今年本市本科三批顺序志愿(第一志愿、第二平行志愿)录取工作线: 文史类365分,理工类302分。

今年本市本科三批录取工作分为A1、A2和B三个阶段进行,录取顺序为:A1阶段院校、A2阶段院校、B阶段院校。录取时,招生院校依据考生填报的本科三批志愿顺序和考试成绩,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根据规定,外地招生院校如在确定的录取工作线上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经招生院校同意,市高招办可适当降低分数提供考生电子档案,由招生院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由于今年调整了录取批次,增加了考生选择的机会,考生报考坐落在本市的院校非常踊跃,许多院校录取分数好于往年。

市高招办提醒广大考生注意:1. 本科三批录取工作全部实行异地网上录取,所有在津招生院校均没有委托任何中介机构参与招生录取工作。 2. 本科三批民办招生院校和独立学院(本科专业)在向考生寄发录取通知书时,还将同时寄发加盖市高招办录取专用章的《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

按照录取安排,从8月1日14时起,考生可以通过招考资讯网、招生院校网站、手机短信和拨打168声讯台等方式查询本科三批招生院校的录取结果。

#p#副标题#e#

2011年天津三本志愿填报今日开始

7月27日天津考生开始填报本科三批志愿

根据录取工作安排,本市普通高校招生本科三批填报志愿工作将于7月27日开始。本科三批共有210所院校在津安排9832个招生计划。按类别统计,文史类共有189所院校、3517个招生计划,理工类共有204所院校、6315个招生计划。按阶段统计,A1阶段为坐落本市的院校,共有12所院校、4214个招生计划,占本三全部招生计划的42.9%,A2阶段共有133所院校、3694个招生计划,B阶段共有65所院校、1924个招生计划。

7月27日至28日17时,为本科三批院校招生填报志愿时间,凡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报名单位或区县招办指定的地点办理填报志愿手续,逾期不再补报。

今年本市本科三批招生院校分为A1、A2和B三个阶段进行。在本科三批考生志愿表中,A1、A2和B三个阶段院校志愿栏各设置第一和第二两个顺序院校志愿,第二顺序院校志愿为四个平行志愿,每个院校志愿栏中设有六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调剂志愿。平行志愿录取时,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实行一次性投档。

本科三批招生院校录取规则:录取顺序为A1阶段院校、A2阶段院校、B阶段院校。录取时,招生院校在市高招办确定的本科三批录取工作线上,根据考生填报的本科三批志愿顺序和考试成绩,德智体美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外地招生院校如在确定的录取工作线上第一院校志愿生源不足时,经招生院校同意,市高招办可适当降低分数提供考生电子档案,由招生院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根据规定,本科三批顺序院校志愿录取结束后,市高招办将公布尚有招生计划的院校(专业)和招生计划数,面向符合条件的考生征询志愿。

今年本市不举行本科三批填报志愿现场咨询会。坐落本市的招生院校将以电话或院校开放日活动等形式,为考生进行填报志愿咨询服务,具体事宜请考生直接与招生院校联系。

针对本次填报志愿工作,市高招办提示考生:

一是要认真了解本科三批院校状况,积极稳妥选报。经过多年发展,本科三批院校、特别是坐落本市的本科三批院校,已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招生就业和教学师资管理体制,学科基础理论系统,且以市场为导向,专业设置新,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合理择业。

二是要结合自身及家庭实际,慎重填报。由于本科三批院校的办学模式、学费标准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请考生认真考虑家庭实际、自身的特点、院校坐落区域等情况,做出适合的选择。

三是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要积极向招生院校咨询并认真参阅《普通高校在津招生章程汇编》、《普通高校在津招生录取统计资料》和《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津招生计划》等资料,做到“五看”:

一看院校师资、管理和硬件情况,并结合社会信誉做出判断;

二看独立学院依托的主体院校情况,其自身的办学实力、师资水平、优势专业对独立学院的影响;

三看院校招生是否规范,凡未经市高招办公布的招生计划,一律不安排在津招生;

四看专业设置情况,按照教育部要求,独立学院的专业应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

五看家庭经济能力,本科三批院校收费标准比普通高校要高出许多。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考生,选择独立学院前先要清楚了解学杂费情况,看是否在可承受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