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科专业设置调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人才培养,近期,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江苏省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9月2日,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实施方案》相关情况,杨树兵副厅长作综合发布。
据介绍,江苏出台《实施方案》旨在推动全省高校建设一批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学科专业,形成面向江苏优势产业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新机制,构建学科专业内涵更新建设新模式,全面提升学科专业设置的科学性、适配性、敏捷性和前瞻性。到2027年,新增学科专业点中属于国家或江苏急需的占比超过85%,理工农医类学位授予点占比超过60%。到2030年,学科专业布局全面调整优化,江苏“1650”产业体系所需学科专业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
《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四项行动。一是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面向江苏人才需求发布急需学科专业清单,紧扣江苏产业创新需要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创新构建“产业链需求牵引+学科链创新供给”双向赋能的急需学科专业超常规设置机制;二是学科分类发展卓越提升行动。启动顶尖学科筑峰、基础学科筑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筑优、文化传承学科筑源计划,推动学科分类发展。三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新行动。建设面向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江苏学院”,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建设培育新时代优秀导师的江苏省导师学院,探索急需紧缺人才短周期培养模式。四是学科专业发展机制深化改革行动。创新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机制,以国家和江苏重大攻关任务为牵引,探索多元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机制。